首页 > 历史军事 > 阳谋三国 > 第24章 诸侯离散:臧洪入袁麾下

第24章 诸侯离散:臧洪入袁麾下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传说中的主神空间 末世之沉沦 天启 三国高顺新传 英雄无敌之雄霸天下 古武少年 天罗帝国 斧破苍穹 仙途少年 亡语者

当然,曹操从感情上来说,当然不能承认自己的军队战斗力弱,或者自己的指挥艺术还未炉火纯青,那就只能把脏水泼在其他诸侯身上了。

事实上,在多年以后,曹操还在自己的诗歌《蒿里行》中写道:

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

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

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

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

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。

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

这是曹操著名的诗句,也是见证汉末战乱时期百姓悲惨生活的有句篇章,在这里曹操就直接说“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”。

雁行就是像大雁那样排成一排却没有人敢去进攻。由此可见曹操对关东诸侯军的愤怒和不屑。

而且史书中还有多处记载,这次关东诸侯起兵非常虎头蛇尾,我随便上几处吧:

1,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记载:(董)卓兵强,(袁)绍等莫敢先进;太祖到酸枣,诸军兵十余万,日置酒高会,不图进取。

2,《后汉书·臧洪列传》记载:自是之后,诸军各怀迟疑,莫适先进,遂使粮储单竭,兵众乖散。

3,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董卓在雒阳,袁绍等诸军皆畏其强,莫敢先进。

这三处记载,也可以充分代表后世史官对此次十三路诸侯起兵反董的真实态度,就是基本都和曹操一样持否定态度。

事实上十三路诸侯的兵马也没有和董卓兵发生大规模的决战,所以这次虽然人马众多,但却没有官渡之战、赤壁之战这样有名的战役,而诸侯会盟时的口号什么讨.伐董卓匡复汉室的战略目标一个也没有达成。

所以从根本上来说,这次诸侯会盟是以失败收场的。

但是关于此次诸侯会盟失败的原因,还有几点值得注意。

那就是作为盟主袁绍,在这次会盟之中受到的非议远比赞扬要多,我上面所引的历史记载也说明袁绍等诸侯畏惧董卓的军队强大,都不敢向前。

但是有个细节,我想提醒大家注意,那就是袁绍不敢前进其实是有原因的。

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有个很生动的描述,就是孙坚率军与董卓军队作战,连孙坚手下四大将官之一的祖茂都因为护主死了,而导致孙坚失利的重要原因,就是督粮官袁术没有按时给孙坚拨送军粮。

上文我们说过,其实拒绝给孙坚军粮的不是袁术,而是南阳太守张咨,这里被罗贯中张冠李戴了一下。

其实事实却是:不仅袁术没有阻挠孙坚,在当时,孙坚其实就是袁术的部下,而孙坚杀张咨,也极有可能袁术给他撑腰,因为正是孙坚杀了张咨,袁术才真正得到了南阳这块根据地,成为汉末军阀之中最强的几股势力之一,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“南阳太守张咨不肯给军粮,坚诱而斩之;郡中震栗,无求不获。前到鲁阳,与袁术合兵。术由是得据南阳。”

孙坚既然在后来没有人敢断他军粮,那诸侯之中,真正被人断了粮草的人是谁呢?!

这个人的名字说出来,恐怕没有人会相信,但是历史往往就会让人大吃一惊。

军中真正缺粮的不是别人,正是此次会盟的真正盟主:袁绍。

袁绍既然此时是盟主,又是官位仅次于他弟弟袁术的,到底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,敢断袁绍的军粮呢?

这个人不是别人,正是前文提到过的堵着袁绍的家门不让袁绍起兵的冀州牧韩馥。《后汉书·臧洪列传》记载:(韩)馥意犹深疑于(袁)绍,每贬节军粮,欲使离散。

看到这里,我们就非常明白了,在诸侯会盟之初,官位可以排第三的冀州牧韩馥就怀有贰心,不但一直不愿意给袁绍提供军粮,还希望诸军解散。

或许对韩馥来说,他的担心也非常好理解。

袁绍开始就是逃跑到冀州,在他的眼里揉了一把沙子,而且起兵时带的人马也多是冀州人,如果袁绍此次起兵失败,还不能威胁到他的冀州,可是一旦袁绍成功了,军马更加强大,那迟早会来找他算帐,到时候,他的冀州就保不住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: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: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:让你卧底,你领五份工资? 亮剑: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,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:团长?不,请叫我列强! 史上最强驸马爷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