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崔老师(2/2)
“大家不要瞧不起会籍啊,会籍做得好,赚钱比健身教练还多,特别是那些做健身房预售的,虽然辛苦,但是提成高,来钱快。想要赚快钱的不妨去做预售,做完预售以后,你就是健身房的元老功臣了,先苦后甜。而且和会籍打好关系是健身教练的必修课,会籍如果喜欢你,自然会帮助你多销售课程,他们可是极其会说话的一群人,记住咯。”
“所以当会籍帮会员办了VIP卡后,就会让健身教练来接手,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呢?这就是我们完美流程的第一个环节‘体测’,所谓的体测包含身体成分测试和体态评估,你需要带着会员去体测室做体成分测试。这里就有一个小套路了,有的健身房会把体成分分析仪的数据调高一些,一测出来,脂肪含量就会明显超标。”
“那么你该减肥了!微信还在支付宝啊?”崔老师拿出手机做了一个扫码收钱的动作。
大家于是会心一笑,一副了然的样子,暗暗已经在大脑中将这个套路记下了。
“假如那个会员明显不需要减肥怎么办?那么在做体成分分析之前让他先喝杯水,他的脂肪含量测出来就会偏高,这是为什么?大家应该知道分析仪的原理,实际上是通过电阻来计算身体各成分的,而人的胃黏膜是不导电的,所以在胃里面的东西都会被分析成脂肪。因此刚刚喝进胃里面的水也被当作成脂肪了,大家下课后可以去试试。”
在课后,我们在崔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试验,没喝水测了一次,喝水之后又测了一次,两次之间的体脂率有明显的差别。于是我们又暗暗记下这个小套路。
在之后的课程中,崔老师给我们讲了各种小套路,可谓是层出不穷。所以大家才会讲“城市套路深”这样的话,生活在现代社会,不学几个套路真的是很难混得开。因而那些套路深的选手往往很吃香,就像崔老师一样,精通各种套路。
“老师,我走过最远的路就是你的套路!”大伟如是朗声说。
“哎,这怎么叫做套路呢?落俗了,这叫销售技巧。咱们做人啊,得讲究,会员也喜欢讲究的人!所以咱不能老说什么套路不套路的,咱们得说销售技巧,明白了吗?”
“Yes,sir!”
“很好,接下来我们讲解谈单的套路,呸,谈单的技巧。成功率最高的方法,往往就是这些所谓的‘技巧’了。这里的技巧不是去算计别人,而是在无伤大雅的细节处,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把事做成。所以,掌握谈单技巧也是健身教练必备技能。咱们在谈单的时候啊,你会发现会员往往有很多借口拒绝你,因此我们必须要在逻辑上战胜会员。如果你可以使会员按照你的逻辑思考,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了!首先,第一个逻辑就是物超所值,什么意思?你要让会员明白,我卖给你的产品价值远超过我标出来的价格,使其觉得自己赚到了。详细怎么做怎么说我们稍后再讲,我先把大纲给大家列出来。”
“那么第二个逻辑就是不买吃亏,什么意思?哎呀,这么好的东西,不买就是吃了大亏了。如果说物超所值是有的赚,但是可以选择不赚,那么不买吃亏就是要止损了,也就是说如果你什么都不做,你就会有损失,你唯一的作为就是止损。大家可以回顾下我们的完美流程,光身体成分分析和体态评估就花了将近两个小时,用户不仅投入了感情,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,感情和时间实际上都是金钱啊!”
“所以才会有精神损失费、时间成本这样的概念嘛,用户在健身房既投入了感情,又投入了时间,这个时候却还没有拿到手的好处,那他是不是吃亏了?他止损的唯一办法就是买课,这个时候你告诉他咱们现在有什么优惠活动,让他觉得自己还有赚头,他还会不买吗?答案是他还真有可能不买,有的用户就是这样,宁愿吃亏也不让你赚!”
“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三个逻辑就来了,解决忧虑,什么意思?就是客户已经付出这么多了,可见他还是想要健身的,之所以没有买单的原因是有所顾忌。例如怕自己不能坚持啊,没时间啊,觉得太贵啊,诸如此类。那么我们只要解决了他的忧虑,就能签单。这个时候你不要认为客户在找借口,你得首先对他的忧虑表示认同,千万别抬杠。”
崔老师说着走过来握着大伟的手,十分楚楚动人地说:“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处境,我曾经想要健身时也担心自己不能坚持,可是您只是担心自己不能坚持吗?”
“大家看到了吧?首先对客户表示认同和理解,这很重要,那些杠精们,赶紧转行吧,健身教练不适合你。要记住了,任何人都讨厌杠精,所以不能和用户抬杠。你得让他信任你,让他知道你和他是在同一战线上的,明白吗?然后把客户的担忧孤立起来,就像这样。”
又看着大伟,亲切地说:“您只是担心自己没有时间来健身房吗?”
“看到了吧,如果你不孤立问题,解决了一个问题后,用户还会提出第二个问题,这样下去没完没了的,最终依然不能成交。所以,你得强调‘只是’两个字,先孤立,再解决。解决问题之后,对未来进行展望,使用户充满期待,憧憬着未来自己可能收到的效果。”
“OK,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,大家回去思考客户会有哪些忧虑,如何解决对应的忧虑,把自己的解决办法写下来,明天我来检查,明白吗?没有完成的100个俯卧撑!”
健身俱乐部的存在其实是自相矛盾的,一方面想要大家来健身,收获更加强壮的身体;另一方面又盼着已经办了VIP的会员不要来锻炼,因为大家都来锻炼,健身房就装不下了。不仅如此,如果办卡的会员都积极来锻炼,健身房还会面临亏损。一则健身房人太多,会给大家不好的体验感,你会发现跑步机人满为患,各种器械都有人占用了。这样体验感就差了,口碑因此下降,久之也就没人继续来办卡了。
二则健身房如果人少则显得冷清,会降低大家的健身热情,办卡的人也会降低。
所以老板往往希望来锻炼的人不多不少,既不是人满为患,也不显得冷清。有一部分人因为懒惰而放弃自己了,办卡的钱打了水漂;另外一部分人则坚持下来了,这时候则要将这些人进一步开发成私教会员,让他们继续为健身俱乐部创造利润。
有时候我在想,健身俱乐部一方面在帮助大家,另一方面也是在利用人性。这究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,还是一种悲哀呢?也许人类总不能避免自相矛盾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