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12章 指省分发(1/2)
金豆掀着帘子走了。收藏*~网I。O
孙本初和杨福同一边浅斟低酌,一边聊起来了进京之后的改捐事宜。这事情两个人谁都没办过,聊了半天也不过是空泛其谈,谈不到正路上去。
酒壶空了,杨福同起身朝外走去,找到小伙计“狗儿”,让他给上饭食。
杨福同返回屋内,**刚坐下,就听到窗外的争吵声,听出一个是狗儿,他正低声下声地在赔罪:“是知道屋子早已定下的,不能更赁与别的旅客,不过,屋里的孙老爷连找了几家都没空房了,出门在外的,现在这天又冷,我们掌柜的也是行个方便。总爷,您老别生气,请稍坐一坐,喝碗茶,我马上给他们给您老腾出来。”
屋内的孙本初和杨福同一听,原来是为了他们占了别人屋子的事儿,这不好让狗儿为难,两人急忙起身,向外走去。
杨福同动作快,一步窜到门外,大声招呼:“狗儿,你不必跟客人争执,我们让就是了。”
院子里狗儿正在赔不是的“总爷”,三十多岁的年纪,穿着穿着簇新灰布面的老羊皮的袍子,头上戴着小帽,脚下却穿一双“抓地虎”的快靴,一下子倒认不准他的身分。
这时,孙本初也走出了门外,狗儿连忙向他赔不是:“孙老爷,对不起,对不起!”他指着那位总爷说:“这位是定房的那位大人身边的杨二爷。您老的这间屋子,就分派给杨二爷住。我另外想办法替您找,您老委屈,请收拾行李吧!”
“哦!”孙本初向杨二爷点点头,作为招呼。
“你是正主儿,请进来坐吧!”杨福同把杨二爷往屋里让,嘴里又说:“二爷,我也姓杨,说不定咱五百年前还是同家呢!”
他这样一说,杨二爷也很客气了:“孙老爷你们慢慢儿来,不急,不急!”
开出口来是官话,却略带点川音,这听在孙本初耳里,倍觉亲切,他随即含笑问道:“你家哪里?”
他这一句用的也是川音,字虽咬得不太准,却韵味却足。杨二爷顿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:“孙老爷,你也是四川人?”
“我生在四川,不过好久没回家乡了!”
“那好得很。”杨二爷大声说道:“孙老爷,你老不要麻烦了。你还住在这里好了。”
“这怎么好意思。来,来,请进来坐。”
“是!”杨二爷很诚恳答道:“自己人说老实话,我还有点事要去办,顺便再找间屋子住。事情办完了我再来,叙叙乡情。很快,要不了一个时辰。”
“好,好!我等你。”
杨二爷向两人连连拱手,三个人互道“回见”。
回到屋里坐下来后,杨福同上心了,他看那杨二爷说一口官话,穿着打扮也像北方人,说不定是在京里做官儿的跟班,京里情形自然很熟,此番到吏部打点,正愁着两眼漆黑,不知门径,现在找到个人可以指点,岂不甚妙?
他把心里想的和孙本初说了说,孙本初也觉得可行,两人商量着请杨二爷吃顿酒。就算杨二爷不是京官的跟班,凭着乡亲,人情,还有让出来的屋子,也值这顿酒。
主意定下后,杨福同出门招呼狗儿,让他先不要上饭食,预备好六个凉碟和一个火锅。不必太讲究,也别太寒酸,等杨二爷回来就送到屋子里来。
“我知道!您老放心。全交给我了,包管又便宜,又好吃。”狗儿笑嘻嘻地应下,正准备离开,杨福同又叫住了他:“狗儿,我问你,你们这儿有没有唱曲儿的?”
狗儿诡秘一笑,道:“是您老想找个乐子?还是孙老爷想找……”
“这你别问了。”杨福同打断他的话,摸了一把铜钱塞给他,接着说道:“你直管把最好的找来就行了!”
狗儿请了个安,笑道:“请您老放心,我找的这个人,是她们这一行的顶儿,尖儿,名叫金豆。”
“你找到金豆后,让她等着,我晚点叫你的时候,你再把她带进屋。”杨福同交待完狗儿,转身回屋。
过不到一个时辰,杨二爷果然应约而至,手里拎着一包东西。杨福同从窗户里远远望见,顿被提醒,赶紧开箱子随便抓了些土产,放在桌上,然后掀帘子出去。
他迎上前去问:“公干完了?”
“唉!”杨二爷答道:“交给他们办去了。”
进屋坐定,彼此重新请教姓名,年纪。杨二爷叫杨百亭,是三人中年纪最长的一位。孙本初管他叫“杨二哥”,他十分高兴,接着便把带来的一个包裹解开。
杨福同最机警,抢先把他们预备下的礼物取了来,是一盒两把水磨竹骨的折扇,杭州城内名闻遐迩的“舒莲记”所制,一大包“宓大昌”的皮丝烟,这个字号,也是北方官宦人家连深闺内部知道的。
取出礼物递给孙本初后,他出门去寻狗儿,留下孙本初和杨百亭在屋内说话。
“杨二哥,不腆之仪,也算是个见面礼儿!”孙本初笑道:“不过,冬天送扇子,好象不大合时宜。”
“兄弟!”杨百亭一把接着他的手,不让他把东西放下来,“你听我说一句,是一句自己弟兄的老实话,你可不能生我的气。”
“那叫什么话?杨二哥你尽管说。”
“你这些土仪,我也知道,名为‘四杭’,不过,你送给我是糟蹋了!水烟,我装给我们大人吃,自己吃旱烟,扇子,你哪里看见过象我这种人,弄把折扇在手里摇啊摇的,冒充大人先生?你留着,到京里送别人,也是一份人情。再说一句你听。”杨百亭似乎有些碍口,但停了一下,终于说了出来,“我跟我们大人这趟是去南边,到了地方后,这些东西有的是。兄弟,凡事总要有个打算,你到北方来,没有南边的东西送人,我往南边走,你又拿那里的东西送我,你想,这是什么算盘?”
话中带些做兄长开导的意味,孙本初再要客气,便似见外。“这一说,变成我假客气了!”他说。
“本来不用客气。”
杨百亭一面说,一面已把他的包裹解了开来。
他不收孙本初的礼,自己有所馈赠却有一番说词,他送的是家备的良药,紫金锭、诸葛行军散,还有种金色而形状象耗子矢似的东西,即名为“老鼠矢”,这些药与众不同,出自大内“御药房”待制,选料名贵,为市面上所买不到,而他家“大人”因为太监来打秋风,送得很多,特意包了些来相送,惠而不费,备而不用,孙本初将来回南,拿这送人,最妙不过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