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名仕风流 > 第005章、谈玄与做官

第005章、谈玄与做官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精灵的宝石 新中华新世纪 异界成仙转 魔王在努力 某科学的剑君 武周攻略 海贼夏火的抽奖机 孤辰公子 时之旅人 滔天宙

背熟这两本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。光通儒家经义不行,还要会用黄老哲学来和儒家经义相印证,这就是“玄学”,以儒学为表,道学为体。魏晋玄学原本是因为儒学渐衰,士人转而学道,来弥补儒学的不足而产生的,所以玄学三经是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易经》——而玄学就是用老庄哲学来注解易经的学问。

士人尚清谈,谈必论《易经》,所以这部书是要练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的,这对宇之来说是个挑战。虽然他从小聪明,思维敏捷,记忆力虽也超群,但那是相对于现代人而言,你真拿要他同王粲、张松这样博闻强记的变态强人去比,那无疑以卵击石。

《诗经》还好点,至少朗朗上口的,现代人也大多会几句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,或是“硕鼠硕鼠,无食我黍”,宇之以前也因为感兴趣看过,捡起来也容易。像《易经》就不一样了,这是本最古老又深邃的经典,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,通篇是艰涩难懂的语言,背起来最是乏味。

前路难,也要迎难而上!宇之是个能在学习中发现乐趣的人,他在易经中发现了“潜龙勿用”、“见龙在田”、“亢龙有悔”等字眼,登时乐不可支,于是在他箱子里有一个小本子,把降龙十八掌的名字也一一记下来了。

十年来,宇之一直在细细研读何晏、夏侯玄、王弼三位大贤的学说,这才是重头戏,是清谈的根本,不打好地基,怎么去盖高楼?要在清谈中占优,不吃点苦怎么行?所以想出人头地的宇之只能硬着头皮咬着牙挺过来了,他也为了光宗耀祖流芳后代,完成母亲祖氏的心愿。

宇之到了东晋才发现,自己比古人多学一点公式定理、英语德语的什么的都派不上用场,要是想混得好,还是得做官。要想做官顺当,除了投胎的人家要选好,头等重要的就是你会“谈玄”。

他一开始还想:这好办,不就是侃大山嘛,咱别的不说,非著名相声演员的相声段子听的不少,这家伙能把人侃晕了。照葫芦画瓢,我也学着侃不就完了吗?后来他才发现,谈玄绝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,里面学问挺深,讲究也挺多。

要想成为清谈家,首先硬件条件是形象佳,气质好,标准可以参照他那个族伯公王衍,长得跟个“玉人”似的,一出场就吸引了所有目光。其次你还得会打扮,会追逐时尚,比如何晏、夏侯玄、王衍,那都是偶像派,cháo流先驱,何晏爱服用五石散——这是种中药制成的jīng神迷幻剂——结果士人纷纷效仿,以此为荣;王衍好拿着白玉柄的麈尾(一种羽扇),结果一时间白玉都被买得断市了。
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你得有副好口才,最好是那种能把死人说活,把白马说黑的口才。还是以王衍为例,他谈论起老庄来,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一天——而且他“知错能改”,凡是他讲着讲着觉得道理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,就马上更改,被人称为“口中雌黄”也不怕——最后尊为清谈一品。

要想出头就得多吃点苦,把诗书论孟背熟,在掌握好玄学思想,就可以上路了。要是张口闭口就是“……众妙之门”,那你就成了。

宇之明白自己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,所以他虽然很快就将几本经典背完了,心情一点也不轻松。这种文言文,你要不时时温习,肯定忘得快——前世人人小时都背过唐诗,可是长大后记得的只有聊聊几首:《锄禾》、《登鹳雀楼》。

须知人生如逆水行舟,必须时刻努力方能不随波逐流。而去建康见王导……不寻常呢。他收拾好书案上的书本和字纸,对祖氏笑道:“娘,我有事去见伯父。”

目录
新书推荐: 亮剑: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:让你卧底,你领五份工资? 亮剑: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,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:团长?不,请叫我列强!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: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,都别猜了,我真是卧底啊
返回顶部